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誤人子弟

  幾句鐘前,我正在收拾電腦裡凌亂的「我的最愛」,恰巧電視播放「放學ICU」裡賞析唐詩的環節。想不到這種節目不看還好,一看可真是氣煞了也!

  節目要賞析的唐詩是王翰的七絕《涼州曲》。既然是「放學ICU」的其中一個環節,換句話說對象是小童,那麼賞析的形式,當然不是中學生文學教科書那種,這對小孩來說既過於深入,又太過沉悶了。所以,為了保持收視,電視台當然以另類的方法賞析唐詩--不過我從沒想過可以如此另類,甚至另類得令我想砸爛電視機。

  內容是這樣:電視播出一段動畫,背景是一群未知的生物,做一些未知的行動,總而言之跟詩的內容無關;至於重點唐詩嘛,則一邊播出音樂,一邊由旁白「唱」出來,沒錯是「唱」出來,而且唱完再唱,重覆一首詩幾回為止。

  這是哪門子的賞析?簡直誤人子弟!

  第一,雖然唐朝時的而且確有某些詩篇是「合樂而唱」的,可是自唐朝流傳至今,我們熟悉的各篇名詩皆不屬此類,都是不適合配上音樂唱出來的。因為詩人作詩的時候,根本沒有「合樂而唱」的概念。所以我們要表達詩的音樂美感時,並不是用「合樂而唱」的方式,而是以「吟誦」(吟誦的意思,就是充滿感情的朗讀出來)的方式,好好體味詩中的感情表達和音樂美感,這才夠「原汁原味」。你只有聽過「吟詩」,可沒聽過「唱詩」,不是嗎?

  第二,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唱詩」若過唱得好還可以饒恕,最可惡的是唱得不倫不類。 王翰的七絕《涼州曲》本來是反戰的邊塞詩(反不反戰是個人觀點,但不影響後來的論述過程),就算不悲傷,總不至於嬉嬉哈哈。那天煞的旁白,竟然配上輕快節奏的音樂,輕佻地把《涼州曲》唱出來!而且唱完一次還不夠,再重頭唱一次!所有的名詩都有「餘韻」,這種唱法不但倒置了詩的本意,更抹殺了詩的藝術構造。

  現代的小孩不懂文學為何物就算了,可不能為了推廣文學,而製作這種低能弱智的動畫,乞尾諂媚這些死小鬼!(可將死小鬼換成金錢二字)



(本文於2009年1 月14日星期三上午1:06發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