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繼續討論近體詩的問題,順道由此探討近體詩及長短小說,成為文學創作版的兩大主流體裁的原因。
詩是中國文學的大宗。中國文學濫觴是民間詩歌,緊接下來就是漢代的樂府詩歌,直至唐代則開創了文學的巔峰近體詩。中國,是詩的國度。
平時經常聽到人家說「詩意」甚麼的,到底甚麼是「詩意」?這問題抽象得很。其實,未定義甚麼是詩之前,理所當然不能理解甚麼是「詩意」。詩包含三種本質,分別是「感情」、「想像」、「含蓄」。若果人家說:「眼前的情景很有詩意」,就是說當前的環境令人感觸、使人想像,而且簡簡單單一個情景,彷彿蘊藏了很多味道在裡頭,這就是「詩意」。
詩除了三種本質外,還有結構上的特點,唐詩猶其如此。唐詩嚴格限定句數字數,而且要恪守平仄,最後還要押韻,這一切都是為了音樂美。詩除了追求內容和諧,還要追求韻律和諧,使吟者順口,聽者順耳,總而言之詩各方面都追求和諧。
因為以上眾多特質,詩歷來都受人喜歡,我也不例外。不過以我觀察,討論創作版的一眾「詩人」,雖然喜好作近體詩,卻似乎還未真正認識甚麼是近體詩。
剛才提到,詩其中一個本質是「含蓄」。詩的「含蓄」有兩種解釋,一是「弦外之音」,二是「濃縮」。若果半篇散文的意思,能夠包含在四句、每句七個字、共廿八個字的詩裡,就「含蓄」而言這詩可謂達到了巔峰。詩聖杜甫的詩就是這樣的極品。若果一首詩只表達了四個意思,即一句詩只能表達出一個意思,這就是平庸的詩。若果一個意思要用四句來表達,這就不是詩,是廢話,偏偏文學創作版上的所謂詩大多屬於這種。
其實只要看一看創作版一眾「詩人」的對答,就可以知道他們並不懂得詩。他們對答的時候,原本可以明明白白一句話的地方,偏偏咬文嚼字,用矯揉造作不知所謂的錯誤文言回答。由此可見,詩對他們來說只是比較新奇的東西,他們喜歡近體詩,只不過是玩票性質,至於詩的本質他們似乎還未了解(雖然我也不敢自詡懂得詩的真義)。又或許他們是真心喜歡詩的,但走錯路了。
這種情況擴大來說,也就可以解釋,為甚麼長短小說跟近體詩會成為創作版的兩大主流。原因很簡單,是因為該版的創作人只知追求華麗的詞藻而無實在的情感。就算有情感,那也只不過是人云亦云的情感。以「姣婆小說」為例,之所以創作版會有一堆人前仆後繼且樂此不疲地創作「姣婆小說」,原因是他們的INPUT就只有「姣婆小說」,理所當然OUTPUT也只有「姣婆小說」。他們首先給「姣婆小說」洗腦,充滿一堆不設實際的幻想;然後想抒發一己之幻想,繼而成為了創作「姣婆小說」的一群。可以說,「姣婆小說」的精粹--矯情與不切實際,他們是學滿師了。至於詩的原因更簡單,同樣沒有實在的情感,只有浮華的詞句。
文學最簡單的定義是「以感情為穩建基礎,通過熟練的技巧表達出來」。用數學公式來表達就是「真實感情+熟練技巧=文學」。只有感情而沒有技巧,那還有救,因為技術可以磨練;只有技巧而沒有感情,那就沒救了,因為文學的本質是情,換句話說沒有情就等於沒有文學,正如電器說明書不會是文學,因為她只是理性文章。若然感情技巧兩者都沒有,這樣的文章到底該怎麼形容?唔,更根本的問題是--值得形容嗎?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幻想(一)
上網時閒逛了一些知名討論區的文學創作版,但無論是台灣的還是香港的,看了幾個主題後就不想再浪費時間,立即關掉IE。心裡的感想是:為甚麼這些傢伙臉皮可以厚成這樣,這樣的文章還夠膽在網路發布?
這些文學創作版的兩大主流體裁是近體詩(唐詩)及長短小說,散文比較少,不好找。現在先說說小說的問題,近體詩留待下一篇再討論。
創作版中的小說又可再分為兩種風格,一種是濃烈的「姣婆小說」風,另一種是近年來頗為流行的奇幻武俠、魔幻冒險風。先說前一種。
老實說,各種文學體裁各領風騷,唯獨「姣婆小說」我最瞧不起。「姣婆小說」可分為兩種主流:第一種是主角都是王子公主級人馬,以天使下凡君臨天下的姿態面世,然後巧遇醜小雞或醜小鴨,當中交往過程的火花請自行想像,這是比較年青有活力的一種;又或者是男女主角不相伯仲,過程哀怨纏綿得難捨難離,這是花心力的一種,對像是年紀稍長於少女的中女。
第一種「姣婆小說」多次拍成所謂的青春連續劇,香港代表有「四葉草系列」,台灣代表更多,有「惡作劇之吻」、「公主小妹」等一大堆。老實說,我實在很懷疑現實中有多少劇中的「公主王子」。劇中帥到想毀容的王子,明顯是為了滿足幻想而虛構出來的完美人物:富有、帥氣、萬人迷等等的元素應有盡有。(但請注意,劇中並不重視主角的學識修養,亦即學問並非必要條件,這反映了甚麼?)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現實並沒有這種完美的王子--這種不符合現實,只能存在於幻想的王子。
「姣婆小說」說穿了只不過是滿足幻想的產品。所以作品要有人買,內容不得不迎合讀者的口味,亦即必需要能滿足讀者的幻想,因此這種仿如海市蜃樓空中樓閣的王子是必定要出現的。但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是不可能得到的,除非你是鏡中人--現實的人往往因為現實不能滿足,而不斷沉溺於幻想之中,寧願當鏡中之人。這正正道出「姣婆小說」的最大問題--洗腦功力強大。我就讀高中時,就有三個女同學中了「姣婆毒」,整天以為自己是「姣婆小說」中的醜小鴨,總有一天會結識到幻想中的王子,並發生一段哀怨纏綿的愛情。當然這並不是一定的,有些人還是可以分別出現實與幻想的距離,只是我比較不幸,連中三元。
「姣婆小說」之所以會令人分不清現實與幻想,是因為讀者受強烈的情感影響,把理性拋諸腦後了。儘管「姣婆小說」的內容的而且確有可能發生,可是發生的可能性卻低得近乎不可能,就算用幻想來形容這種可能性也並無不可。理性的人當然明白這一點,但面對因現實滿足不了而強烈追求幻想的人,就算有那麼一點點可能,她也是不會放過的。要求給情感佔滿腦袋的人理性,這是奢求。
「姣婆小說」很像精神毒品。除了會令人「上癮」外,「姣婆小說」也會傷害人的精神--換句話說,就是灌輸錯誤的意識,而過程是靜悄悄、潛移默化的,且舉二例:「王子與醜小鴨」式的「姣婆小說」,過程若是王子追求醜小鴨的話還好,若果是醜小鴨追求王子的話那就糟糕了,原因是當中帶著隱藏訊息「自我矮化」。讀者為了滿足幻想,理所當會投入主角角色的劇情之中,就這樣無形接收了「自我矮化」的訊息。
可是,佛陀跟美國憲法都說「人人生而平等」,何必自貶身價?其實世上並無王子公主,又或者,我們人人都是王子公主。
再舉一例。「姣婆小說」描述的戀愛過程往往流於單一公式化。儘管現實中大家談情說愛的過程很相似,但比「姣婆小說」的「王子與醜小鴨」式、「哀怨纏綿」式還要豐富、有趣、真實多了。可是,給「姣婆小說」洗腦的人,會認為世上所有的愛情都應該是「王子與醜小鴨」式、「哀怨纏綿」式,否則就不叫愛情。老實說,我對這些矯揉造作、沒情節硬來情節的內容,著實覺得很反胃。
總而言之,矯揉造作、洗腦效果是「姣婆小說」的兩大弊端,建議少看為妙。
至於另一種奇幻武俠、魔幻冒險風小說,其實並沒有甚麼地方值得批評。這種風格的小說明刀明槍是幻想來著,並不像「姣婆小說」會模糊現實與幻想的界線,所以不會有洗腦的問題。不過,這只就讀者而言沒有害處。這種體裁能夠成為文學創作版的兩大主流體裁之一,原因依然有必要探討一下,當然這是後話。
這些文學創作版的兩大主流體裁是近體詩(唐詩)及長短小說,散文比較少,不好找。現在先說說小說的問題,近體詩留待下一篇再討論。
創作版中的小說又可再分為兩種風格,一種是濃烈的「姣婆小說」風,另一種是近年來頗為流行的奇幻武俠、魔幻冒險風。先說前一種。
老實說,各種文學體裁各領風騷,唯獨「姣婆小說」我最瞧不起。「姣婆小說」可分為兩種主流:第一種是主角都是王子公主級人馬,以天使下凡君臨天下的姿態面世,然後巧遇醜小雞或醜小鴨,當中交往過程的火花請自行想像,這是比較年青有活力的一種;又或者是男女主角不相伯仲,過程哀怨纏綿得難捨難離,這是花心力的一種,對像是年紀稍長於少女的中女。
第一種「姣婆小說」多次拍成所謂的青春連續劇,香港代表有「四葉草系列」,台灣代表更多,有「惡作劇之吻」、「公主小妹」等一大堆。老實說,我實在很懷疑現實中有多少劇中的「公主王子」。劇中帥到想毀容的王子,明顯是為了滿足幻想而虛構出來的完美人物:富有、帥氣、萬人迷等等的元素應有盡有。(但請注意,劇中並不重視主角的學識修養,亦即學問並非必要條件,這反映了甚麼?)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現實並沒有這種完美的王子--這種不符合現實,只能存在於幻想的王子。
「姣婆小說」說穿了只不過是滿足幻想的產品。所以作品要有人買,內容不得不迎合讀者的口味,亦即必需要能滿足讀者的幻想,因此這種仿如海市蜃樓空中樓閣的王子是必定要出現的。但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是不可能得到的,除非你是鏡中人--現實的人往往因為現實不能滿足,而不斷沉溺於幻想之中,寧願當鏡中之人。這正正道出「姣婆小說」的最大問題--洗腦功力強大。我就讀高中時,就有三個女同學中了「姣婆毒」,整天以為自己是「姣婆小說」中的醜小鴨,總有一天會結識到幻想中的王子,並發生一段哀怨纏綿的愛情。當然這並不是一定的,有些人還是可以分別出現實與幻想的距離,只是我比較不幸,連中三元。
「姣婆小說」之所以會令人分不清現實與幻想,是因為讀者受強烈的情感影響,把理性拋諸腦後了。儘管「姣婆小說」的內容的而且確有可能發生,可是發生的可能性卻低得近乎不可能,就算用幻想來形容這種可能性也並無不可。理性的人當然明白這一點,但面對因現實滿足不了而強烈追求幻想的人,就算有那麼一點點可能,她也是不會放過的。要求給情感佔滿腦袋的人理性,這是奢求。
「姣婆小說」很像精神毒品。除了會令人「上癮」外,「姣婆小說」也會傷害人的精神--換句話說,就是灌輸錯誤的意識,而過程是靜悄悄、潛移默化的,且舉二例:「王子與醜小鴨」式的「姣婆小說」,過程若是王子追求醜小鴨的話還好,若果是醜小鴨追求王子的話那就糟糕了,原因是當中帶著隱藏訊息「自我矮化」。讀者為了滿足幻想,理所當會投入主角角色的劇情之中,就這樣無形接收了「自我矮化」的訊息。
可是,佛陀跟美國憲法都說「人人生而平等」,何必自貶身價?其實世上並無王子公主,又或者,我們人人都是王子公主。
再舉一例。「姣婆小說」描述的戀愛過程往往流於單一公式化。儘管現實中大家談情說愛的過程很相似,但比「姣婆小說」的「王子與醜小鴨」式、「哀怨纏綿」式還要豐富、有趣、真實多了。可是,給「姣婆小說」洗腦的人,會認為世上所有的愛情都應該是「王子與醜小鴨」式、「哀怨纏綿」式,否則就不叫愛情。老實說,我對這些矯揉造作、沒情節硬來情節的內容,著實覺得很反胃。
總而言之,矯揉造作、洗腦效果是「姣婆小說」的兩大弊端,建議少看為妙。
至於另一種奇幻武俠、魔幻冒險風小說,其實並沒有甚麼地方值得批評。這種風格的小說明刀明槍是幻想來著,並不像「姣婆小說」會模糊現實與幻想的界線,所以不會有洗腦的問題。不過,這只就讀者而言沒有害處。這種體裁能夠成為文學創作版的兩大主流體裁之一,原因依然有必要探討一下,當然這是後話。
味道
眼前一片飽滿的稻田
傳來了金黃色的穗香
一片小時候的親切景象
我於是提起了一壺鄉愁
把往事盡情喝個夠
那股苦澀的滋味 卻叫我難以入喉
腳邊一只老皮箱 載著滿滿的滄桑
以天為被 以地為床 四海為家 到處流浪
家鄉的味道 只能一直在腦海搖盪
梨樹下分享的甘芳
池塘中蓮藕的清香
還有家中桌上 那碗濃濃的湯
眼前的金稻隨風搖曳
心中的情緒隨之搖晃
學懂珍惜 總要在失去之後
甚麼時候 才能重拾以往所有
再次牽著母親 溫暖的手
我低了頭 卻發覺你踏住我的影子
驀然回首 陪伴著你的 還有腳邊一只 載滿滄桑的老朋友
我與你互相點頭 問候 是從未見面而最熟悉的好友 相逢在這個交叉路口
我們一直望著對方的眼眸 發覺都充滿著悲傷的溫柔
然後 彼此默契地交換了 手中的鄉愁
碰杯 仰首 一起把人生的各種味道 盡情喝個夠
不再問因由
傳來了金黃色的穗香
一片小時候的親切景象
我於是提起了一壺鄉愁
把往事盡情喝個夠
那股苦澀的滋味 卻叫我難以入喉
腳邊一只老皮箱 載著滿滿的滄桑
以天為被 以地為床 四海為家 到處流浪
家鄉的味道 只能一直在腦海搖盪
梨樹下分享的甘芳
池塘中蓮藕的清香
還有家中桌上 那碗濃濃的湯
眼前的金稻隨風搖曳
心中的情緒隨之搖晃
學懂珍惜 總要在失去之後
甚麼時候 才能重拾以往所有
再次牽著母親 溫暖的手
我低了頭 卻發覺你踏住我的影子
驀然回首 陪伴著你的 還有腳邊一只 載滿滄桑的老朋友
我與你互相點頭 問候 是從未見面而最熟悉的好友 相逢在這個交叉路口
我們一直望著對方的眼眸 發覺都充滿著悲傷的溫柔
然後 彼此默契地交換了 手中的鄉愁
碰杯 仰首 一起把人生的各種味道 盡情喝個夠
不再問因由
訂閱:
文章 (Atom)